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于2012年1月批准筹建,实验室结合国家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重大需求,瞄准以地热能、太阳能及工业余热为主的中低温热能的科学前沿,以热科学为基础,交叉融合系统科学、材料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充分发挥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中低温热能领域中的科研优势和骨干作用,从能量收集、传递与转换以及应用的各个环节入手,研究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为解决能量传递与转换过程中的效率、环境、经济成本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技术途径。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动力机械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天津市重点学科、化工过程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以及天津大学地热研究中心、天津大学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院等相关学科及机构进行建设,研究人员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9人,讲师及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等技术服务人员5人。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方向,在热泵技术,低温热源发电技术,建筑节能以及各种传热强化技术方面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1985年在国家科技部和UNDP共同资助下成立的"地热研究中心",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单位,国内最早从事地热能开发利用与研究的单位。主持完成的"中低焓地热工程建设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在地热能利用领域的全国最高奖项。另外,在太阳能热利用研究领域,我校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开展单级太阳能低温热电转换技术及装置的研究,建成了以R245fa为工质的传统单级太阳能低温热电转换装置,并以其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为开展新型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既有建筑供能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针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域既有建筑供能系统评估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能源梯级利用与冷热源方式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既有建筑电力系统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等几个子课题,开发了10项关键技术,完成专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于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基地和中低温热能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